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5月17日電(林穎 董宇翔)近日,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三科迎來了一名年僅八歲男性患兒,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便血2次,警惕的家長馬上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檢查。經診斷,該患兒為幼年性息肉。最終在醫生嫻熟的操作下,通過腸鏡將一枚直徑為2.0×1.2厘米的Ip型息肉成功取出,息肉被成功切除后,該患兒再未出現便血現象。專家為此建議:兒童便血一定要重視,并及早就醫。
據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三科主任醫師李銳介紹,壯壯(化名)今年8歲,2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便血2次,色鮮紅、血便相混,生命體征、查體等無異常。入院后,李銳為壯壯完善了相關化驗及影像學檢查后,也均未見明顯的異常,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李銳考慮壯壯可能為幼年性息肉,隨后為其安排了腸鏡檢查。
腸鏡下,李銳主任醫師在壯壯體內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發現一枚Ip型息肉,2.0×1.2厘米大小,表面呈桑葚樣,充血發紅,蒂部較粗。由于息肉蒂部較粗,血流豐富,故術中先行尼龍繩結扎阻斷血流后行電切除術,最后創面和根部各封閉一枚鈦夾,手術順利結束,術后病理提示為幼年性息肉。經過康復后,壯壯好轉出院,出院后的隨訪,壯壯也再未出現便血。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息肉已經被廣大朋友們所熟知,但什么又是幼年性息肉呢?據李銳主任醫師介紹,其實幼年性息肉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顯微鏡下可見黏膜固有層增生,腺體呈囊性擴張及炎性細胞浸潤。幼年性息肉好發于直腸,其次是乙狀結腸,是兒童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有些息肉會反復出血致患者頻繁便血,最終出現貧血,它還可以繼發性的引起腸套疊、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某些幼年性息肉甚至可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水平。幼年性息肉多為單發的良性病變,但也曾報導過幼年性息肉惡變的病例,故家長對于兒童不明顯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幼年性息肉的診斷主要依靠結腸鏡檢查,一旦確診,應及時行內鏡下切除,手術方案應依據患者息肉的類型決定。
最后李銳主任醫師提醒廣大家長朋友: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便血,一定要引起重視,不可忽略幼年性息肉的可能,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因幼年性息肉引起的“血”案致患兒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最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有些家長朋友可能還擔心做胃腸鏡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或擔心孩子不耐受胃腸鏡,其實這種擔心是大可不必的,目前胃腸鏡技術已經發展很成熟了,內鏡診治可以很清晰、很直觀的看到病灶,且內鏡治療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故對于幼年性息肉一定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