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5月25日電(田為 曹玥)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皮膚疾病與皮膚健康管理,皮膚疾病發病率也明顯升高。5月25日是全國護膚日,為加強大眾對于皮膚問題的科學認知,喚起科學護膚的意識,樹立理性護膚的觀念,哈醫大二院皮膚科團隊舉行義診活動,指導廣大群眾應對皮膚疾病、解決皮膚健康困擾,為有皮膚疾病困擾的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普及護膚知識,讓大眾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護膚理念。

哈醫大二院皮膚科周婧主任醫師告知患者護膚注意事項

哈醫大二院皮膚科張宇副主任醫師為患者提供診療意見

哈醫大二院皮膚科柴衡主治醫師為患者義診

哈醫大二院皮膚科薛天闊主治醫師為患者答疑解惑
據悉,本次活動融合“5.25全國護膚日”、“5.28全國愛發日”以及“銀屑病健康大講堂”三個主題。
不想成為“禿頭星人” 專家教你這么做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脫發人數已超過2.5億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正遭受脫發困擾,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在我國脫發群體中,30歲以下者占到總數的69.8%,其中占比最大的為26-30歲人群,高達41.9%。脫發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
哈醫大二院皮膚科主任栗玉珍教授介紹,生理情況下,人每天會有一定數量的頭發脫落,大約70-100根,這種周期性脫發為正常的生理現象,生長期的頭發不會輕易脫落。過了生長期,毛球漸漸萎縮,處在容易脫落的狀態,梳頭等輕微的拉扯就可能使頭發脫落,稱為自然脫發。整個頭部的頭發約有17%的毛囊處于休止期,此時期發干不但長度不變,又處于容易因外力拉扯而脫落的脆弱階段,因此用力梳頭、或洗發時用力過大,均可使處于休止期的毛發脫落。如果每天脫落的頭發數量超出正常范圍或者短時間內大量掉發,就屬于病理性脫發。根據脫發的階段和原因,將病理性脫發分為:休止期脫發、雄激素性禿發、斑禿等。在以上幾種脫發類型中,尤以雄激素性禿發發病率最高。頭發的健康和美觀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就業和整體生活質量。應盡早就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療,阻止進一步脫發,盡快恢復發量。
專家提醒,預防脫發要做到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飲食規律,營養均衡,要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肉、蛋、奶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戒煙限酒,少吃辛辣刺激等重口味食物;放松心情;堅持科學的頭皮護理。過多的油脂堆積容易造成微生物(如馬拉色菌、痤瘡丙酸桿菌等)感染,影響毛囊正常代謝和功能;但過度過頻的清潔也可能造成頭皮屏障受損,同樣不利于生發。因此推薦每周3-4次的洗發頻率,既有助于清除多余油脂,又可維持頭皮屏障功能,避免頻繁染燙頭發,減少高溫、化學物或重金屬成分對毛囊和毛發的損傷。通過上述生活方式調整和自我管理,經一段時間后,若脫發癥狀仍未緩解、并進行性加重,及時就醫評估。
科學護膚很重要 這些知識要牢記
栗玉珍教授表示,皮膚敏感≠皮膚過敏,目前普遍認為敏感性皮膚是一種“亞健康”皮膚狀態,是一種高度不耐受的皮膚膚質類型。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是治療敏感性皮膚的重要措施。激光光電治療不是敏感性皮膚的絕對禁忌癥,但需綜合考慮治療時機。
她強調,對于皮膚屏障的修復要從多方面入手。防護方面,要注意防曬,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都不能忽視防曬問題,對于敏感性皮膚可以選擇物理防曬霜或者以硬防曬為主,如防曬帽、防曬傘以及口罩;同時避免皮膚過度清潔,使用溫和的洗面奶,每日最多兩次皮膚清潔;防止刺激,防致敏原。護膚方面,建議精簡護膚:溫和清潔、加強保濕、嚴格防曬。對于護膚品的選擇方面,建議弱酸性pH值,有利于維持和修復皮膚屏障。
銀屑病不可怕 正確認識很重要
銀屑病被俗稱牛皮癬,是一個世界范圍內常見的皮膚病,全球約1%到3%的人受其困擾。銀屑病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典型皮損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持續存在的炎癥反應還可能導致如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發癥。
栗玉珍教授強調,銀屑病不具有傳染性,但受遺傳因素影響。銀屑病的治療包括傳統的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生物制劑等。生物制劑在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和關節型銀屑病中效果和安全性較好,是目前治療和研究的熱點。
專家提醒,銀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作息規律、適當運動、適量飲水、避免感冒、勞累、避免精神緊張、常用潤膚劑保濕皮膚等,吸煙飲酒會加重銀屑病,絕大多數銀屑病患者不需要忌口。由于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給廣大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心里和生理的雙重創傷。很多患者會尋求“偏方”、“根治”造成的病情的加重甚至內臟損傷,得不償失。呼吁廣大患者,切勿相信不正規醫療機構可根治銀屑病的承諾,一定要理智就醫,到正規醫院就診,規范化治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