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報道《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一起走進伊春
看林區人
如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砥礪前行
答好“林區三問”的新答卷
描繪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協調推進的優美畫卷

走進地處小興安嶺的“中國林都”伊春,林海茫茫,綠意疊蕩。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到這里考察調研,“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么樣?林區生態保護怎么樣?林場職工生活怎么樣?”濃濃牽掛,綿綿厚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伊春“伊”路向前堅持綠色轉型發展,綠嶺青山見證著“林區三問”的新答卷。第一問的答案就蘊藏在這里的“莓”好時光中。

在伊春友好林業局藍莓產業園內,有幾株已經枯萎的藍莓樹,但是旁邊的藍莓卻郁郁蔥蔥,開出一串串白色的花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怎么回事呢?
園區的技術員董林學向記者介紹,這是園區引進的一種基質藍莓,是新的栽培方式,在高寒地區,沒做保暖防寒的,枝條就枯竭了,根據藍莓枯竭的程度去記錄它的耐寒溫度,再做好保溫設施。這樣栽培出的藍莓比傳統的地栽藍莓上市時間早半個月,早上市就能賣個好價錢。

在這座大棚里還有很多勤勞的身影,這些蜜蜂可不一般,它們是專門為藍莓授粉的工蜂。伊春森工友好藍莓產業園區管理辦公室主任許崇生向記者介紹,國內的蜜蜂蜂針比較短,藍莓的花蕊比較長,授粉的時候刺不透,這種工蜂是從荷蘭引進的。這座大棚有1000株藍莓樹,工蜂有20只就夠用了,它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哪一朵花沒授粉它都知道,有了它的幫助,藍莓的產量大大提升了。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友好藍莓產業園區視察時強調,“發展藍莓產業,要高度重視研究市場規律”。7年來,藍莓園插上科技的“翅膀”,規模不斷擴大。藍莓種植面積達到6100多畝,增長了2.2倍,園區總產值增長了近2.6倍!耙链核{莓”的品牌價值更是高達16.5億元,并入選國家首批地標保護與發展典型案例,小藍莓正繪就著轉型發展的“莓”好“藍”圖。

小興安嶺群山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頭的紅松、白樺、落葉松生機勃發,令人心曠神怡。伊春有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被譽為“祖國林都”“紅松故鄉”。午后護林工人們開始上山種樹了。

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公司紅松種苗繁育基地技術員趙鴻翼介紹說,包著紙套的紅松就是現在的一個新型育苗技術——輕基質育苗。傳統的育苗四年才可以上山造林,這種育苗兩年就可以上山造林,紙套里包含的是所有苗木所需要的營養,以前的苗木成活率大概在80%左右,現在成活率高達95%以上。還有它大大縮短了造林周期,可以實現一年三季造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考察時指出,“當年砍是必要的,現在護更是必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伊春堅持走“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保護產業化”的發展新路。如今伊春森林覆蓋率已達83.8%,“伊”路逐綠而行,摘下一枚枚沉甸甸的生態“勛章”:“中國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國最具潛力避暑旅游城市”“中國康養旅游城市”、中國北方第一個全域性“中國天然氧吧城市”。

“紅燒鯉魚”“排骨燉豆角貼餅子”是養順農家院的招牌菜,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林場退休職工劉養順家里時曾稱贊“看著就好吃”,隨著生意越來越好,養順農家院最近又推出了新菜品。

劉養順又新增加了個新烤爐,這里能烤全羊、五花肉、燒雞,再加上地瓜、土豆等等,今年又新增加了一些菜單,為外地游客增加了新口味。

包括劉養順的農家院在內,溪水林場的農家樂和民宿目前已經發展到28家,形成了溪水農家院一條街。2018年10月至今,伊春森工集團累計為局公司職工月人均增資1500元,比集團組建前增長60%。越來越多的林區職工守著綠水青山找到了“金山銀山”。

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秦瑞亮:“像總書記說的那樣,養護好生態,我們林場就有了金山銀山,找到新的門路,我們老林區就能煥發青春活力!